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卧薪尝胆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卧薪尝胆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“卧薪尝胆”,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回事,是真的吗?
“卧薪尝胆”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。在司马迁写的《史记-越王勾践世家》里记载有“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”。也有《吴越春秋》也有勾践“悬胆于户,出入尝之”的说法。
公元前496年,吴王阖闾趁勾践治丧期间攻打越国,勾践匆忙应战,派三对罪犯直接在吴军阵前***了。吴军吃惊没见过这阵势,越军趁机攻打,吴军大败,阖闾受重创去世。
三年后,吴王夫差在伍子胥的帮助下攻打越国,越国战败。勾践只剩下五千甲士,为了不亡国,***取委屈求和,他向吴王请罪,原到吴国做臣仆,妻子可为奴妾,越国士大夫极其妻女都可为吴服役。
伍子胥建议夫差消灭越国。勾践派大臣文种用金银和美女贿赂吴太宰伯噽。最终是夫差答应放了勾践。但是勾践要到吴国做臣仆。
越王勾践在吴国做了三年仆人,被吴王放回国。他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,打算复国复仇。他为了时刻提醒自己,不要贪图享乐,不可消磨自己的意志。于是在自己睡的屋子里悬挂一只苦胆,每天都让士兵提醒自己,不要忘记在吴国的屈辱日子。
勾践每天都要尝一尝苦胆,以提示自己。终于使越国逐渐强大起来。公元前482年,勾践趁吴王夫差带军北上之际,攻打吴国。吴王夫差求和。公元前478年,勾践一举打败吴国,夫差羞愧没听伍子胥的话,***而亡。
勾践“卧薪尝胆”,励精图治的故事流传很广。至于历史上是否真实的存在,还待商榷与研究。其实这也根本不重要了,我们只要领会其中之精神就足够了。
历史上很多成语典故都不是就某个故事而诞生的,有的先有原型,而后在某个特定环境下才正式成为我们所说的"成语",卧薪尝胆就是个倒子,它最初是出现在《史记 勾践世家》中,说的是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,听从谋士计策,投降吴王,鞍前马后***意效命吴王,后被敕回国,放一苦胆吊在床前,自己松懈时尝一口,以不忘国耻,后韬光养晦二十余年,终于打败吴国复国耻的故事。这个故事有一定的可信度,一个人受了耻辱,找来一个苦胆,吊在床前,尝一下以示提醒自己勿忘耻辱。这个时候卧薪尝胆还不流行,真正让它成为日后我们所说的成语是到了北宋。
北宋大家苏东坡一日写了篇散文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一文中,……仆受遗以来,卧薪尝胆,悼日月之逾迈,而叹功名之不立,上负先臣未报之忠,下忝伯符知人之名……,至此,卧薪尝胆才正式出现,可见,一个成语的形成有时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时间的沉甸,有人说历史是一幅素描,加色是各自所需,野史比正史精***,很多的历史故事都是在后世的创作中不断丰满完善,尤其在演义中变得更加精彩,如《三国演义》《水浒传》等著名***。
也有很多的历史原像被传偏的,如我们常说的"无奸不商",本意是"无尖不商",说的是卖米的商人在给足了份量后,再用小酒杯舀点倒在上面形成一个小尖,意为多给的,后来变成了无奷不商,这让当初的商贩们情何以堪?
历史上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原型还是存在的,否则日后的苏东坡怎样来一个"卧薪尝胆"的词呢?
历史其实就是一个故事,编的精彩了,就有人喜欢,就有人信了。
“卧薪尝胆”说的是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,为了苟全性命和存国,与文种、范蠡达成共识,投降于吴国,亲自前往吴国为人质,静待范蠡于越国认真经营,以图再兴。
勾践在吴国,日子过的异常低贱与悲苦,不但给吴王夫差当马夫,供其踩踏蹬车,还有像奴仆一样随侍左右,供其使唤差遣。更有甚者,伍子胥为了让吴王相信勾践不是真心归顺,当着勾践的面叫他的王妃雅鱼去陪侍晋国使者,供其夜晚欢愉。
勾践为了取得吴王信任,亲自安排自己的女人去干这种肮脏的事情,还特意嘱咐:“一定要陪好”。
越王勾践能够做到的还不止这些,为了得到吴王夫差的彻底信任,早日放自己归国,还在夫差病重时将他的大便用手指挖上,放口中品咂,以诊断其病因。
吴王夫差果然被其感动,放其归越,勾践回到越国后,为了不忘曾经的苦难和耻辱,每天睡在柴草上,舔舐苦胆,以明其志。
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流传甚广,但是历史上并没有权威记载,唯有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越王勾践反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也。”
而这个成语来自于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的一篇文章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,北宋的苏轼为三国孙权虚拟一篇书信给曹操,信中,苏轼发挥想像,戏说孙权“卧薪尝胆”。这个无中生有的事,与勾践并不相关。
到南宋时期,吕祖谦在《左氏传说》中,谈到吴王夫差“坐薪尝胆”。明朝张溥在《春秋列国论》中说,夫差位,为报父仇,卧薪尝胆激励自己,看上去也没有勾践什么事情。
但是据我判断,当时勾践为了存国,在吴国确实受尽屈辱,其身体力行、立志复仇,做出卧薪尝胆这种事情,在逻辑上还是说的通的。
“卧薪尝胆”是真得!人生地位再高,官再大,家再富,想干大事创大业,总会遇到艰难险阻穷困坎坷,再苦再脏的食物要充饥,再脏再乱的住房要困。睡柴草窝,尝苦胆是磨练意志过度时间。勾践只是一个典型代表。
谢邀!
卧薪尝胆的故事出自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
原句:
越王勾践反国,乃苦身焦思,置胆于坐,坐卧即仰胆,饮食亦尝胆也。
我认为这件事的真实性是非常大的。因为史记并非官修史书。而是私人著史。相对来说更客观,站在第三方的角度,客观的叙述历史真相。从而避免了后世官修史说所谓的“胜利者书写历史的谬误”
历史的真实性,通过两点证明,第一是出土文物,第二是史书。比如卧薪尝胆这件事你要证明他不是真的,史记上记录的不真实。除非能拿出出土文物或者能证明不真实的史书材料。如果拿不出,它就是有漏洞说不通,我们也说它就是真的。这就是原则和规矩。
卧薪尝胆,成语典故?
卧薪尝胆
wò xīn cháng dǎn
越国被吴国打败,越王勾践立志报仇。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,吃饭、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,策励自己不忘耻辱。经过长期准备,终于打败了吴国(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只有尝胆事,苏轼《拟孙权答曹操书》才有“卧薪尝胆”的话)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卧薪尝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卧薪尝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